
在战争年代,许多人离开家乡投身革命,与亲人分离长达十几年最正规的股票杠杆配资平台,甚至更久。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与磨砺,能与家人重聚,真的是一种幸运。
任质斌的故事便是这样一段离别与重逢的经历。1932年,他南下江西,与家人失去联系长达18年。随着革命逐渐胜利,他通过青岛驻军请求帮助寻找父母,最终终于找到了他们。由于工作繁忙,他无法亲自探望,便请战友代为照顾,并托他们买些奶粉送给父母。
任质斌出生在即墨,家里祖父是靠开染坊为生。随着洋人技术的传入,传统的染业逐渐受到冲击,家族生意破产。他的父亲曾为洋人工作,思想较为开明,并且时常往家里寄钱。任质斌与母亲的生活还算安稳。六岁那年,父亲回国,将攒下的钱买了几间房和一些土地,让任质斌有机会开始读书。
十岁时,任质斌一家搬到青岛,父亲开了一家杂货铺,他则进入了高级小学和中学读书。他家与当时许多家庭不同,作为独子,他得到了父母的宠爱。上学期间,他接触到革命思想,并深受影响。最终,他决定考入北平的平民大学,这是所私立学校,但在学习预科时,他选择了自学并放弃了这所学校。
展开剩余66%1931年,任质斌回到青岛,随着九一八事变的发生,他决定前往北平。1932年,他考入中国大学商学系,并加入了抗日救亡运动,成为团员。10月,组织派遣他前往江西的中央苏区学习,为北方的武装斗争提供指导。经过上海,他来到了苏区,并成为了共产党的一员。从那时起,他便一直在苏区工作,随着红军的转移,他跟随部队到达川陕,并最终抵达了陕北。
抗战期间,任质斌被派往豫鄂边区开展工作,担任了边区代理书记、纵队代政委和五师代政委等职务。抗战胜利后,他带领部队突围,开辟了豫鄂陕根据地,成为中原军区的副政委。因健康问题,他被调往延安休养。
1948年,任质斌主动要求调回山东工作——他的家乡。尽管上级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,觉得南下作战任务重,不适合他,他仍然回到山东,并开始在机关工作,担任华东局的职务。此时,山东正是解放战争的主战场,虽然大部分地区在1948年解放,但青岛一直在敌军控制下,直到1949年才解放。
得知青岛解放的消息后,任质斌迫切希望能够找到失联18年的父母,于是请求驻军部队协助寻找。幸运的是,他终于找到了他们,并请军管会委员贾若瑜代为探望父母。贾若瑜向任质斌回报,父母的生活虽然困难,但他们坚持了下来,现在靠做些小生意维持生计。
工作结束后,任质斌带着妻子和孩子去看望父母,18年未见的他们激动不已,看到儿媳妇和孙子也感到无比欣慰。此时,他正调任淄博矿区担任特委书记。
随着山东解放,家乡即墨开始进行土地改革。任质斌得知家中有9亩土地,便给父亲写信,建议将土地和房屋上交,表示自己能够照顾他们。但父亲并不理解,这些财产是他辛苦积攒的,怎么能交出去呢?任质斌耐心地解释,但父亲始终未能完全接受。
1955年,军队和地方实施了薪金制度,任质斌被定为行政7级,每月领取二百多元的工资,足以照顾父母的生活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达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